欢迎访问遵义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网站,遵义会议精神: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 我们以专业的服务期待与你的合作!

咨询服务热线

18586790632 立即联系

培训必读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红星映照 光辉“黔”行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红星映照 光辉“黔”行

 

编者按:2024年6月13日到16日,长江委水文汉江局组织近40余名党员干部赴遵义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在四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 我们共同聆听《遵义会议以及遵义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专题教学,共同瞻仰娄山关战役纪念碑、红军烈士陵园,体验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苟坝会议会址群、少共国际师展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共同追寻伟人的足迹,重走毛泽东革命小道,实地了解和感受红军长征的历史,对“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遵义培训既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实践课,又是一堂不忘初心的党史课,还是一堂坚定信仰的政治课。红色遵义,伟大转折;红色之旅,成长蜕变。感谢这段难忘的旅程,让我们共同收获真实的感动与成长。广大党员在接受深刻洗礼的同时,纷纷以诗词、体会等形式在“七·一”前夕由感而发,以此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在此,小编将部分优秀的佳作上传网络,以飨读者。

红色是血脉里永不褪色的赤诚,以吾辈之名,书写清澈挚爱;以心中红星,献礼盛世中华。

—题记

 

确定了这次培训的目的地是贵州遵义,心里有些小雀跃。2017年我曾有过一次入黔的经历,那次主要是去黔西和黔东南,黔北的遵义只是一掠而过、匆匆一瞥。这趟行程,是红色教育之旅,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也算是弥补了上一次的遗憾吧。

出差前两周忙碌又充实:与贵州长征干部学院桐梓党校积极接洽,制定和完善培训方案,在新建好的单位遵义培训群里发布一些提醒注意事项。因为这一次我多了一重身份——汉江局红色教育的培训联络员,深感多了一种责任,也多了一份操心。

我有个习惯,出行之前提前做一些功课,所以我专门选读了四本书:《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长征》《苦难辉煌》《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接着我把书跟笔记本一同装进了行李箱,书与路,知与行,贵州也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地方,更须去领悟“知行合一”的道理啊。

一切就绪,安然启程。高铁疾驰,一路向西,跨越巴渝,“夜郎”渐近——

娄山关

贵州真是山的王国,来到此地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凉爽。驻地在娄山关脚下,住的宾馆名字叫“从头越”。晚上,和带班的肖老师一起办理好大家的入住,我便和肖老师攀谈了一会儿。肖老师给我介绍了第二天的一些行程安排,也介绍了遵义这里相关的一些红色景点。告别时我说,宾馆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又有文学性又有哲学性,肖老师笑说,感谢毛主席,感谢伟人!

第二天,烈日当空,我们一行三十六名党员开始了在娄山关的徒步行走。走过纪念碑、小尖山、长空桥,从桥上举目四望,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不愧是“黔北第一险”。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人来到这里,才真正开始读懂这首词。

毛主席的诗词以雄浑豪放、慷慨激昂、闻名于世,《忆秦娥·娄山关》更是其中的翘楚。我第一次读这首词,以为写的是秋天,因为有西风,有霜,有雁,但是看看写作时间是1935年的2月,是在遵义会议之后二打娄山关的时候,那么这首词就应该写的是冬末春初的时节。带着疑问,我去查阅了相关的史料,原来这个问题主席本人有解释:“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当然,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这个答案得到了有力的补充:这么写也营造出沉重、肃杀的气氛,娄山关战役是非常艰苦的,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非常不容易。

我的耳边仿佛传来隆隆的炮火声,仿佛又听见蒙曼老师解读诗词时收尾的这段话:“雄关是什么,首先是这道娄山关,还是什么?是长征以来走过的一道又一道的险关,中华民族走过的一道又一道险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有山河作证,有天地作证,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不会退却的永远向前的民族!”

走一路,我还在思索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中不停地做选择,人生是所有选择的总和,那么面对苦难、逆境,我们该如何抉择,这决定了我们终究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高度。

晚上回到住地,打开《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我在笔记本上先抄写了一遍《忆秦娥·娄山关》。然后又抄录了一首词,是文史大家高亨教授在1963年写的《水调歌头》,表述了读毛泽东诗词的感想:“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障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我觉得我又有了新的领悟。

摘自:汉江水文网

 

 

 

 

 


  • 咨询热线 袁老师18586790632
  • 贵州省遵义市
  • 联系电话18586790632
  • 邮箱2858670352@qq.com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遵义干部培训基地(县委党校)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005443号-1      

    贵公网安备 52030002001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