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再忆娄山关
地处乌江与赤水河之间的娄山关,南距遵义是50公里,北倚巴蜀,南邻黔贵,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娄山关上立有一块石碑,刻着娄山关三个大字,此处便是红军长征中在娄山关战斗的遗址所在。
为纪念在娄山关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中共贵州省委特建红军烈士纪念碑,宽25米,高13.55米,背面由396块云南大理石镶嵌而成,并篆刻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记全文。侧建护墙,青松翠柏。
1935年2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后回师黔北,于24日占领桐梓县城。次日拂晓,彭德怀率领红一军团第13团在娄山关与国民党王家烈的黔军第六团发生激烈战,敌人连连退却至娄山关口,企图凭借地势挽回残局。然而,在红军的猛攻之下,敌人已是强弩之末,尽显疲态。彭德怀借机率队占领娄山关的制高点点灯山后,令第十团从东侧迂回作战,歼敌敌军三个团,而后再克遵义,终于取得了长征中第一次胜利及遵义战役。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来到娄山关,情怀激越,寄情于景,吟诵出描写娄山关激战场面的《忆秦娥*娄山关》庆祝娄山关大捷,又纪念牺牲的红军烈士。
1966年于娄山关建造娄山关红军战士纪念碑,碑高11米,碑座宽六米,南侧为大理石贴面及张爱萍将军手写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大字,碑座北侧5.4米长的汉白玉浮雕刻有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群雄激战,奋勇杀敌的形象。碑座儿东侧刻有娄山关战斗介绍,碑体为两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顶端呈倾斜切面儿,宛若两把红军战士手中的刺刀,象征娄山关群峰林立,形势险峻。提两注所介绍的内容包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两柱的上方分别嵌有黑色大理石,蓝色雕刻着一面红旗、红军战旗,标志红军攻克娄山关,北侧雕刻着张爱萍将军于1955年2月为娄山关大捷而做的《西江月》
夺得娄山天险,直下遵义月明。鏖战竟日老鸦岭,援敌两师,丧尽,长征首获大圣。转战历数艰辛,欢声动地如雷鸣,远望万山纵横。
此外,景区还设有历史陈列馆,面积一百六十一百六平方平方米,通过文物照片、战斗沙盘等多媒体陈列方式,全方位向参观者展示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娄山关战斗的恢弘。
1982年,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被列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贵公网安备 52030002001192号